新闻导航
企业新闻 行业动态 本周聚焦 企业访谈 铝业科技 统计数据 展会报道 铝业知识 技术标准 本网动态 经营管理 贸易知识 成功人物

电解铝行业再次遭遇寒冬 产能过剩将被控制

时间:2012-02-07 星期二 来源:中国铝加工网 作者:管理员 http://www.alu365.com


产能过剩、需求锐减以及成本上升是压在电解铝业身上的三座大山,行业全面亏损,将陷入长期低迷状态。

  电解铝行业再次遭遇寒冬。

  因为电价上涨和产能过剩已经苦不堪言的电解铝行业,在无利和微利的窄道中苦苦挣扎了许久还未得救,又来了'当头一棒'。

  1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要严格控制电解铝总量。

  如今,电解铝行业恐怕即将面临的是大规模的减产、停产,以及行业新一轮的变局。

  产能过剩总量将被控制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指出,电解铝、镁冶炼等产能严重过剩,2010年开工率分别只有70%、60%。

  《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电解铝工业发展定位于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实施总量控制,不鼓励初级产品出口。

  为将电解铝控制总量放在突出位置,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地指导铝行业发展,工信部特编制了一部专项规划《铝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电解铝工业发展定位于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实施总量控制,不鼓励初级产品出口。

  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电解铝的需求自去年以来也一直低迷。

  《铝工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预计,到2015年,电解铝表观消费量将达2400万吨左右,年均增速8.6%,与'十一五'期间的年均增速17.5%相比,铝需求或锐减50%。

  此外,2011年12月,国家发改委宣布上调国内销售电价,上调幅度为0.3元/度,导致电解铝企业成本上升,部分企业亏损幅度扩大。

  据上海有色网计算,工业电价上调之后,电解铝成本将推高至220元/吨左右。而目前现货铝价仅维持在16000元/吨左右。

  产能过剩,需求锐减以及成本上升可以说是压在电解铝身上的三座大山。而更让人忧虑的是,这三座大山短时间内似乎无解。

  '从去年来看,成本上升是行业的共同点,对于公司来说,这是无法避免的问题。'中孚实业(600595)证券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十二五规划刚刚出来,规划中所提到的总量控制目前还没有接到具体的通知,所谓的限产和总量控制也要看省里的总体规划。'

  有分析师表示,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出台,电解铝行业面临的情况将更加严峻。电解铝企业大规模减产甚至停产的现象将越来越频繁。

  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安海轩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量控制首先会抑制电解铝行业的产能投资,特别是对过剩产能的缩紧将极大的影响部分企业的规模化扩张,同时,由于对低端产品的限制,相关企业不得不抓紧机遇进行产品的升级。

  从2008年金融危机时隔三年之后,电解铝行业再现全面亏损的窘境,与2008年的'冬天'相比,这一次有过之而无不及。

  以河南电解铝行业龙头焦作万方(000612)为例,2011年一季度亏损2300万元,二季度亏损251万元,三季度税前利润为5240万元,四季度再度陷入亏损。

  据了解,山西、河南、山东等地的一大批中小电解铝企业已经撑不下去,整体开工率约为65%~70%。

  山西省有色金属行业协会秘书长王香槐称,去年全国电解铝产量增速大幅下降,铝业大省贵州、广西、河南三省出现负增长。

  中国铝业公司总经理熊维平表示,去年八、九月份之后受到欧债危机等因素影响,电解铝价格开始下滑,目前已经下滑15500元/吨,陷入全行业亏损,电解铝企业将要再次面对严冬。

  业内人士称,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欧债危机如影随形、国内加强房地产调控之下,电解铝行业的低迷期无疑将延长。

  而如今,电解铝行业的十二五规划的出台,意味着电解铝十二五期间的日子将更加难过。

  规划称,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要积极引导能源短缺地区电解铝及镁冶炼产能向能源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有序转移。逐步推进部分城市有色企业转型或环保搬迁。

  安海轩认为,目前电解铝产能向资源及能源丰富地区转移的步伐加快正是在成本过高前提下的市场调整,这也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在这种差距越来越缩小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则需要从行业技术、原料等各方面入手。在产能过剩的前提下,首先需要淘汰落后产能,但是往往会陷入'越限越多'的怪圈,这就需要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严控新增产能,提高行业准入槛,优化产业布局。



相关新闻
更多
热门推荐
更多
中国铝加工网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中国铝加工网“的所有图片和文字及其它稿件内容,版板均为中国铝加工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电话:010-51111338联系授权转载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内容来源:"中国铝加工网www.alu365.com"。
2、本网未注明或转载的,是为广大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透视
行情导航
最新展会
最新加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