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导航
企业新闻 行业动态 本周聚焦 企业访谈 铝业科技 统计数据 展会报道 铝业知识 技术标准 本网动态 经营管理 贸易知识 成功人物

减产成全球趋势 中国铝生产商须顺应

时间:2012-02-20 星期一 来源:中国铝加工网 作者:管理员 http://www.alu365.com


“未来18个月内我们将削减6%的产量。我认为,也同时希望,中国生产商能够顺应这一全球趋势。全球最大的铝生产商——俄罗斯铝业(UC Rusal)的首席副行政总裁弗拉季斯拉夫·索卢维耶夫(Vladislav Soloviev)指出。  索卢维耶夫是在今年的瑞士达沃斯论坛期间接受记者专访时作出上述表示的。他告诉记者,随着中国生产铝的成本越来越高,目前的铝价将导致超过30%的中国铝生产商无利可图甚至亏损。因此,他呼吁,为了保持市场平衡,铝生产商必须削减产量,从而有助于将铝价恢复到健康的水平。  索卢维耶夫预计,今年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铝价可以实现平均2200美元/吨。由于目前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铝价每吨超过2500美元,较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铝价有显著差距,足以提供诱因让俄铝加速对中国的出口。  2010年,俄铝就于香港主板上市,成为首家于香港上市的俄罗斯公司。去年,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注册旗下两个品牌产品后,俄铝进一步收购了深圳北方投资33%的股权,进一步实现了“进入中国”的夙愿。  记者: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铝消费国,你如何看待中国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
  索卢维耶夫:
尽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铝消费国,但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铝生产国。因此关键是中国将如何生产。从目前的迹象来看,我认为不应该增加铝的产量,因为市场已达到平衡。这也是为何所有的铝生产商——无论是俄铝还是中国的生产商,必须要理解,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波动的市场环境下,我们对于启动新项目或增加生产不得不十分谨慎。我们不得不维持生产平衡,甚至削减部分产量。这也正是为何我们今天宣布,在未来18个月内我们将削减6%的产量。我认为,也希望,中国生产商能够顺应这一全球趋势。
  如果我们看一看中国的情况:中国的需求面没有问题,照“十二五”规划来看,中国对铝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但供给情况却或多或少地依赖于他们高成本的热能发电。我认为,以目前价格来看,30%的中国铝生产商是不能盈利甚至无法做到盈亏平衡。因此,我认为现在正是时候,中国从自给自足的状态转变为进口。我们预计中国对铝材进口的需求将增至每月100万吨。这将帮助中国引进高质量但价格更低的金属,从而继续集中精力生产下游产品。与此同时,也使市场更为健康。  记者:与中国生产商相比,俄铝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索卢维耶夫:
成本,成本为王。但还有另一个因素,那就是环境问题。我们看到中国在这方面的问题,也许没那么严重,但中国政府和企业应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从俄罗斯进口的话,我们使用的是水电能源,这更加绿色环保。中国进口铝之后,可以集中生产下游产品,这样就不会转移就业,也不会造成社会影响。  记者:随着全球经济放缓,从供需两方面来看的话,你预计铝价未来趋势如何?
  索卢维耶夫:
这取决于我们的行为、中国生产商以及其他竞争者的行为。我们必须非常合理和现实。如果继续维持生产和市场平衡,我认为铝价将会改善。  我们并不预计全球需求将会放缓,而是会上升。需求依然强劲,现在并不像2009年初的时候。主要的问题是,在市场达到平衡的时候,生产商不应该提高产量,只有这样,铝生产商才能改善处境,恢复盈利。因为按照目前的铝价,很多生产商都无法盈利。这就是为何,我们作为生产商必须要顺应需求,但不要超越需求。  记者:对于铝价,你是否有一些具体的预测数据?
  索卢维耶夫:
目前来看,合理估计的话,我认为今年LME铝价是可以实现平均2200美元/吨的。但我希望通过业界的努力,能够让这一价格更加健康。  记者:你对于全球经济似乎并不乐观?
  索卢维耶夫:
是的,我并不那么乐观。但我乐观的是,我们一定会找到解决方案。现在并不是时候来投资或开启新的生产线,而应该最好下调预期并维持情况稳定,从而让过去10~15年内的全球经济过热逐渐冷却下来。  记者:去年,俄铝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注册了两个品牌的产品,目前为止情况如何?
  索卢维耶夫:
去年我们完成了注册,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品牌下卖我们的金属。一切刚刚开始,重要的是,他们认可我们和我们的产品。这也让我们的品牌被更多中国消费者熟悉。我们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今年将继续不断增长。

相关新闻
更多
热门推荐
更多
中国铝加工网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中国铝加工网“的所有图片和文字及其它稿件内容,版板均为中国铝加工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电话:010-51111338联系授权转载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内容来源:"中国铝加工网www.alu365.com"。
2、本网未注明或转载的,是为广大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透视
行情导航
最新展会
最新加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