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铝“十二五”开局之战全面告捷
西南铝拥有的我国第一条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精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热连轧生产线。
以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的中铝西南铝企业(简称“西南铝”),是中国铝业公司铝加工业务板块的核心企业,是我国铝加工业的“龙头”。经过47年的建设、发展,西南铝已成为我国目前生产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最先进、产品品种规格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的综合性特大型铝加工企业。
29日,记者从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获悉,西南铝2011年工业总产值137亿元,同比增长20%,荣登“2012年重庆市100户重点增长工业企业名单”第九位,被誉为“规模大、增速快、效益好”企业。
2011年,西南铝党政同心,上下一致,团结拼搏,创先争优,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各个“战场”捷报频传,一举夺取了“十二五”开局之战的辉煌胜利!
决战决胜,
胜在工作抓早抓及时
“十一五”的硝烟还在缭绕,从2010年第四季度开始,西南铝总经理李凤轶一马当先,班子成员纷纷行动,深入生产一线、基层单位,搞调研、作商讨。在此基层上,公司召开各种专题会、专项工作会和2011年计划工作会,秣马厉兵,摩拳擦掌,吹响了奋战“一一年”、进军“十二五”的嘹亮号角。
2011年一开年,公司立即召开年度工作会。在这个事关全年工作战略战术的“部署会”上,领导班子审时度势,确定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举措;在这个涉及企业各方面行动的“誓师会”上,主业辅业、基层机关各方将帅纷纷上台,代表各路队伍签订目标责任书,领受任务,勇立军令状;在这个冲刺全年目标的“动员会”上,700多名与会代表提建议、添措施、献良策、表决心。从此,“十二五”攻坚战役全面打响。
通过不断完善和充实每月经营活动分析会、每周领导班子扩大会,以及生产、质量、技术、销售、安全、党建、群团等各种专项工作会制度,公司及时总结工作成果,通报相关情况,研判当前形势,分析问题困难,找寻对策措施。增强了对生产经营和各项工作的指导性,促进了市场开拓、结构调整、降本增效、提质降耗和党群工作的开展。企业得以及时地调整自身的经营行为和工作方略,快速地做出有效反应,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
决战决胜,
胜在发挥优势抢抓机遇
对于形势任务,领导班子客观分析,逢会必讲;公司党政工团各级组织运用各种方式主动宣传,强化教育。通过大力开展形势任务教育,使广大职工清醒地认识到,2011年形势严峻,困难重重;同时也清楚地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航天航空航海、城市轨道交通等迎来一个大发展时期,国际国内对高端铝材需求强劲……
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奋战新目标,公司上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正视困难,把握机遇,稳扎稳打——
不断深化结构调整,充分发挥装备、技术、产品和人才优势。西南铝突出“效益优先”原则,深化产品结构调整。坚持高端定位,实施精品战略。通过科技创新,重点开发和大力发展以制罐料、LED用料、高档PS板、轨道交通、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航海用铝材为代表的高技术含量、 有价格优势、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品,坚决淘汰没有效益、没有边际贡献的产品,提升了盈利能力。同时,企业大力优化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推行“扁平化”管理,精简机构,统筹配置人员,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实现精干高效,提高了管理水平。
不断推进技改建设,努力抢占市场先机。一批代表我国铝加工业尖端装备技术发展水平的“重量级”铝加工生产线在西南铝相继落户,进一步完善了产业链条,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企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使西南铝始终占领铝加工制高点——
2011年6月28日,我国首条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精铝及铝合金板带材冷连轧生产线竣工投产。该生产线是西南铝为充分发挥热连轧生产线的装备优势,改变我国目前高质量、高精度、高档次铝加工冷轧产品大批量进口的局面而配套实施的。它将实现制罐料、瓶盖料、印刷用PS版基、铝箔坯料等铝合金材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被国内外专家誉为我国铝加工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工程。
2011年11月11日,与国家“大飞机”项目、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重点国防项目配套的国内最大规格、综合能力居世界前列的铝合金厚板生产线建成投产,使中国成为继西方少数发达国家外又一个能够专业化、规模化生产超大规格、高强、高韧铝合金厚板的国家。为满足高冶金质量铸锭而建设、荟萃当今世界最先进铝合金熔炼技术的铝合金熔铸项目也于当日隆重奠基。
为了适应产品结构调整需要,围绕提质增效、拓瓶颈及节能减排,西南铝还成功实施了一系列“短、平、快”的装备技术升级改造。
决战决胜,
胜在整体作战合力攻坚
西南铝领导班子运筹于帷幄,指挥于前沿,一马当先投身于企业改革发展主战场;广大干部职工众志成城,沉着应战,勇猛顽强地战斗在生产经营、技改建设第一线。西南铝举全公司之力,聚全体之智,敢于亮剑,勇于攻坚,在创新上做文章,在效益上出成绩。
强化营销的龙头地位。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建立“大营销”管理体系,加强企业内部营销与生产、技术、财务等各系统之间的沟通协调,市场开发更加有力,资源保供得到强化,生产组织进一步优化,盈利能力大大增强。
多举措全方位降本增效。按照“市场化”原则,规范内部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科学确定成本核算方式方法,努力降低消耗。通过准确把握原料、物资采购时机,降低采购成本。严格控制费用支出,大力推行节能降耗。优化废料使用工艺,加大废料消化力度,减少金属占用和外卖损失。
加强企业“一体化”管理。整合各板块各单位资源,装备、技术等优势得到充分利用,整体实力得到充分发挥,全面消除了亏损子企业,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合力还来自人文关怀。与效益增长同步,职工收入大幅增长。先后两次提高住房公积金,改造厂区外围公路,支持地方实施道路改造、人行道美化绿化工程,改善了企业发展、职工工作生活的条件和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决战决胜,
胜在练内功强管理
运营转型初见成效,基础管理进一步加强。西南铝通过诊断、设计,以及改善措施的落实和强化,先期试点的4家单位生产效率、综合成品率、能耗等一些关键绩效指标明显改善,累计完成改善活动2085项,实现收益2353万元。按照运营转型理念,从制度建设、措施细化、保证监督等各个环节强化基础管理,管理流程更加规范,工作质量和管理效率得到提高,执行力进一步加强。突出“效益优先”和“市场导向”,创新经济责任制考核评价体系,推行“劳效吨”模式,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和生产积极性。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强化工艺纪律,提高了综合成品率,减少了金属投入。大力开展“违章行为综合治理年”活动,强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确保了安全生产。
不断强化内部控制,经营风险得到有效防范。西南铝加强应收账款监管,从源头上控制风险,确保了货款的及时回收。强化资金管理,多渠道规避融资、汇率、利率风险,全年减少利息支出700万元,减少汇兑损失1130万元。千方百计把金属占用控制在合理水平。加强行业和市场信息的收集、研究,适时调整营销策略,对独有产品、优势产品、竞争产品采取特殊的营销策略,加强及时保供,提高服务质量,稳定客户关系,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
强化研发生产管理,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西南铝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开展以军工材料为代表的新产品研制工作,攻克了技术工艺难关,填补了国内空白。大飞机材料研制生产成效突出,为“天宫一号”、“神州八号”和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等重点工程提供多种型号关键铝材,圆满完成了材料保供任务,确保了国家急需。深化与中航、商飞、空客、庞巴迪、赛峰等航空企业的合作,成为国内首家空客航空铝材供应商,通过赛峰实验室认证并获试订单,拓展了民用航空市场。2011年,西南铝获得授权专利86件,荣获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称号。“西南铝”这枚“中国驰名商标”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
在“十二五”开局之战中,上级领导亲切关怀、深切鼓励,带给西南铝人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2011年2月10日和11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先后来到西南铝视察、会见中铝公司领导,赞誉西南铝是“国之重器”、“是咱重庆一张响当当、亮堂堂的名片”、“西南铝是我们的光荣”,表示对西南铝充满信任、充满感情、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寄望西南铝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国家有关部委和重庆市其他领导也多次亲临指导,给予西南铝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党组书记、总经理熊维平等中铝公司领导先后多次深入西南铝检查指导工作。熊维平要求西南铝,按照实现装备、人才、技术、管理、业绩、保障“六个一流”的要求,发挥世界一流设备的优势,开发出一些真正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不断研发生产一些高端产品,在质量、成本、交货期、效益等方面都达到一流水平。
为此,西南铝士气大振,再接再厉,节节获胜。
2011年,西南铝经营绩效大幅攀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刷新历史记录:商品产量同比增长12%,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产销率、货款回收率实现100%,利税3.25亿元,创汇1.4亿美元,销售收入及利润均突破历史最好水平。
就这样,在与普通市场的争夺拉锯中,西南铝赢了一城又一城——实现传统产品的上档升级,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与高端市场的较量过招中,西南铝胜了一局又一局——填补空白,打破垄断,发挥着“国之重器”的威力。
起好开局步,走好“十二五”路。面对更加复杂的形势,更加艰巨的任务,更具挑战的工作,为夺取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重要之年的全面胜利,在2011年底,西南铝又应势而谋,提出“认清形势,解放思想,顺势而为,逆势而上”的工作方针,立志乘势而上。一如西南铝总经理李凤轶对薄熙来所言:“我们的目标是争取三年翻一番。到‘十二五’末期,产值达到300亿元,创建世界一流铝加工企业。”
今日之西南铝,站上了历史的新起点,满怀信心地走向引领铝加工潮流的新征程。
-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2、本网未注明或转载的,是为广大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