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导航
企业新闻 行业动态 本周聚焦 企业访谈 铝业科技 统计数据 展会报道 铝业知识 技术标准 本网动态 经营管理 贸易知识 成功人物

铜铝国家收储传言来袭 行业巨头表示不知情

时间:2012-11-13 星期二 来源:中国铝加工网 作者:管理员 http://www.alu365.com


近日,市场传言称国家将进行原铝、精炼铜的收储,一旦恢复收储,国储局可能买进约40万吨的原铝以及16.5万吨精炼铜。

  数据显示,上周国内现货铝锭价格继续下行。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真的实行了国家收储铝价或能够有小幅上涨。一位接近中国铝业(4.81,0.06,1.26%)的消息人士表示:“目前,对国家收储一事尚不知情,还没有确切的消息或者相关政策出台表示铝国家收储,有没有这件事我们正在核查中。”

  而江西铜业(20.92,0.17,0.82%)董秘潘其芳也表示,公司没有收到相关通知,但他表示江西地方收储确有其事。上个月,江西省决定对省内国有企业生产的铜、钨和稀土等战略性资源产品进行收储。

  铝业瓶颈仍未突破

  上述接近中国铝业的消息人士表示:“如果真的要实行铜和铝国家收储,由于货源紧或许能够提高铝价。”但由于我国铝资源相对贫乏,而国内对铝的需求持续高涨,国内资源难以满足要求。

  由于上述问题,有业内人士曾表示,国内铝企业应审时度势,充分利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加大海外开发力度,凭借扎实的技术基础,通过资本运作以及与国际矿业巨头的合作,开发海外资源,在能源价格优势地区布局电解铝产能,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完善好产业链,抵御未来市场的风险。

  目前,中国的氧化铝和电解铝产能、产量都已位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几大铝企业总产能占全球电解铝产能的比重,总量上具备了话语权,但是缺乏相应的定价机制。

  昨日,有分析师表示,无论是在产品上还是技术上,抢占制高点都将成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确保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铝加工企业要通过强有力的市场占有和前沿产品的开发引领市场,进而主导市场。同时,铝企业还应考虑到,推行企业标准、覆盖国家标准、形成行业规则、取得话语权,这是行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当前国内铝行业的发展始终处于无序竞争的状态,对于技术保护或者知识产权保护缺乏有效保障,从而造成整个行业入门起点低,有些企业技术含量低,节能减排压力大。”有业内人士如是表示,“铝是仅次于钢铁的第二大金属,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金属’。因此,今后几年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在国内扩张潜力有限的情况下,发展下游深加工产业将成为主导,海外并购和投资将成为外延式扩张的重要选择。”

  中国氧化铝将近三分之一的产能依赖于进口铝土矿。随着2014年的临近,印尼的铝土矿不再出口,而印尼矿的量占了这些总量的80%以上。有业内人士呼吁随着国内氧化铝企业的进一步扩张,对海外矿的依赖度仍在加大,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目前国内氧化铝企业对于矿石价格的话语权和定价权缺乏相对统一的口径与有效的机制制约,需要我国铝企业联手,共同研究形成新的定价机制。

  收储或引发价格小幅上涨

  在铜行业中,今年第三季度全行业营收同比增速大幅下滑至2.3%,其中稀土行业第三季度同比下降49%。盈利指标中,除铝行业毛利率小幅上扬,其余子行业均出现下滑。意外的是3季度黄金均价环比上升2.5%,但由于黄金公司的营业成本环比上升19%,导致黄金行业3季度毛利率下滑。

  第三季度末铜资源类公司的库存规模出现环比回升,考虑到我国8、9月份铜进口较高,分析师预计三季度铜行业链条出现了补库行为。进入10月,铜进口贸易升水与铜金属升贴水指标都开始下探,SHFE铜库存快速上升,保税区库存也上升至历史最高水平;部分铜企表示10月以来铜金属的需求平平。分析师认为4季度即使人民币升值有可能导致近期铜进口仍然较高,但是中国实体层面缺乏真正的补库需求,很可能仍然是融资铜导致进口数据虚高。

  有色金属行业分析师表示,2012年10月31日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公布三季报,整体上看,行业营业收入增速放缓,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扩大。受宏观经济走弱影响,产品量价齐跌,上市公司业绩大多下滑。

  从铜行业上市公司三季报来看,铜价下跌导致公司业绩下滑。2012年1-9月铜价同比下跌16.2%,铜行业营收同比增长9.5%,净利润同比下降39.5%,整体毛利率下降4.01个百分点,至5.2%。其中7-9月铜行业净利润同比下降41.1%,毛利率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至4.5%。

  那么如果实行铜国家收储之后,能否稳定铜价?记者采访多位分析师均表示,如果铜、铝国家收储的话,可能价格会小幅上涨,而这一经验是建立在稀土收储后价格小幅上涨的基础上。
 来源:证券日报 



相关新闻
更多
热门推荐
更多
中国铝加工网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中国铝加工网“的所有图片和文字及其它稿件内容,版板均为中国铝加工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电话:010-51111338联系授权转载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内容来源:"中国铝加工网www.alu365.com"。
2、本网未注明或转载的,是为广大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透视
行情导航
最新展会
最新加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