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师天津,亚洲最大铜业展迎飞跃式发展
2013年3月6日-9日,亚洲最大铜业展——第七届中国国际铜业展览会将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盛大召开,展会由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北京振威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本届国际铜业展移师天津举办,迎来了飞跃式的大发展,规模达2万平米,展会时间由往届的3日延长为4日。知名企业如英国Hydrostatic Extrusions、瑞典Lijiedahls、美国Inductotherm Group、天津菱华(日本三菱铜合金)、意大利Engitec、中铝洛铜、金龙铜管集团、山东亨圆铜业、桂林漓佳金属、金川集团、天行集团、金鹰铜业、天津卓兴带箔、北京新北铜等三百余家企业纷纷报名参展,江西铜业集团也在与组委会沟通协商,筹划参展具体事宜。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铜生产国与铜消费国,中国国际铜业展也经过六年的发展和良好的品牌积累,与众多制造商、采购商建立了稳定的协调采购合作机制,展会因此成为全球铜行业交易采购、品牌推广的最佳平台。
高新产品亮相,引领铜产业先进技术水平
本届国际铜业展,众多参展商将携优势产品、新产品或新技术盛装亮相,如山东亨圆铜业有限公司将展出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精密紫铜管、铁路电气化铜导线、低氧光亮铜杆等产品;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制冷铜管企业,将展示多种精密铜管系列产品;桂林漓佳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将展出具备先进工艺的多牌号铜合金管产品;天行集团将带来铜板带、铜排、铜棒等铜加工材产品;天津市卓兴金属带箔科技有限公司将展示新投产的铜带箔产品,其宽度350mm以下,厚度0.05-2mm之间。河南省盛华线材有限公司将展示公司生产的国内独家新产品——电缆用铜带(铜包铜)、铜铝复合带(铜包铝)等产品。同时,国内外知名设备制造商意大利安奇泰克集团ATECO公司、美国应达集团、牛津仪器、常州艾柯轧辊、无锡申康机械、北京建莱机电等将展示应用在铜产业的先进技术设备,大力开拓铜业市场。
同期论坛:关注产业升级、举办行业“十强”评选活动
为推动中国铜加工行业的发展,展会同期,由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主办的“2013年中国铜加工产品及装备对接会”将于3月6日-7日举办。本次会议主题为“新发展、新技术、新应用”,会上将对铜加工重大发展方向、国际市场开发、技术创新等问题进行研讨,主要议题包含铜材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铜板带箔材产业升级及新产品研发经验交流、介绍推广“中国铜板带材十强企业”发展经验、铜加工企业面临的形势及对策研讨、“中国铜管材十强企业”和“中国铜棒线材十强企业”评选活动动员等。
此外,由上海奇努精密刀片有限公司、空气化工产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多家参展商自主举办的产品技术交流会也将是本届展会的一大亮点。
聚焦海水淡化,铜合金管制造商占领市场制高点
为缓解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状况,我国已颁布多项政策推动海水淡化产业发展。今年2月初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国办发〔2012〕13号文件),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目标;8月29日,科技部正式公布了《海水淡化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规划》指出,预计到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创新体系将初步形成,海水淡化装置制造的产值将达到75亿—100亿元/年。专家指出,我国海水淡化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仍需加速,海水淡化核心技术未完全实现国产化。为满足海水淡化产业的需要,中国热交换合金管产业急需增加产能,扩大品种,降低成本,大力推进技创新,各项创新成果,也极需产业化。
随着一系列国家政策的相继出台,未来海水淡化市场前景广阔,海水淡化用铜合金管的市场潜力巨大,铜合金管的生产企业在此领域将大有可为,在此背景下,展会主办方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将举办高端论坛“中国海水淡化铜及铜合金管产业战略联盟大会”,重点阐述海水淡化领域铜合金管的应用,组建产业联盟,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推动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同时海水淡化用铜合金管产品也将成为本届国际铜业展的重要主题,多家企业将重点展示海水淡化用铜合金管产品。
因铜管制造是本届铜业展的重要主题,其应用领域的采购商邀请成为组委会的工作重点之一,目前已征集到采购铜管企业有上海新晃制冷机械有限公司、同方川崎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宁波中祺制冷工业有限公司、上海环球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等。
参观预登记迎高峰,将创史上参观最强阵容
截至目前,组委会统计得到的预登记观众数量已达三千余人,涉及铜行业内、电气电子、空调制冷、建筑交通、机械制造、能源石化、卫浴五金等多领域。预登记观众除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外,还有来自印度尼西亚、越南、阿联酋、埃及、澳大利亚、委内瑞拉、伊朗、德国、约旦、新加坡、沙特阿拉伯、美国、波兰、韩国、俄罗斯、巴基斯坦、法国、孟加拉国、泰国、希腊、意大利、印度等国。预计本届国际铜业展的参观商将突破15000余人。
2、本网未注明或转载的,是为广大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