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导航
企业新闻 行业动态 本周聚焦 企业访谈 铝业科技 统计数据 展会报道 铝业知识 技术标准 本网动态 经营管理 贸易知识 成功人物

铝过剩不敢停产

时间:2013-02-25 星期一 来源:中国铝加工网 作者:管理员 http://www.alu365.com


虽说新年有新气象,但对于国内铝业来说,新年恐怕仍难以乐观起来。

  由于行业整体低迷,国内铝业公司在2012年利润严重下滑,出现了大面积亏损。

  进入2013年,中国经济已有企稳态势,而前期基建大量获批、城镇化提上日程等消息,似乎对整个工业金属行业都形成利好,但是,业内分析人士却对2013年的铝价行情发出悲观的论调。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表示,一两年之内,还没有动力能将铝价拉出熊市的泥沼。

  高库存之殇

  2011年8月初,上海期货交易所铝期货价格一度上攀1.85万元吨上方,但之后的行情近乎单边下跌。到今年1月上旬,铝期货价格已经跌至1.52万元吨附近,较2011年的高点下跌了约3300元吨,跌幅约18%。

  铝行情的直接压力来自于高库存。从国际国内的形势看,铝行业的供给过剩情况十分严峻。截至1月上旬,LME(伦敦金属交易所)铝库存量达到520万吨左右,接近历史高位;而上海期货交易所铝库存则为45万吨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超过了100%。

  出现高库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产能过剩。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铝市2012年1—10月供应过剩14.3万吨。

  需求方面,房地产这个铝终端消费的主力军在过去一年的情况并不乐观。由于房地产行业调控的影响,房地产施工面积也出现大幅下滑。2012年1—11月,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7.2%,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14.8%。

  由于供需两面都呈现一定恶化迹象,国际投行巴克莱最近预计,至少今后四个季度,全球铝库存将继续增加,到2013年底将达到创纪录的867万吨,尤其是中国等铝供应大国都将扩大铝产量,将会推动过剩供应量达到2009年以来最高水平。

  需求难以反转

  供给过剩,造成了铝行业如今的熊市。分析师认为,在今后不短的时间内,铝行业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都难以发生较大的扭转。铝想走出熊市的泥沼,并不容易。

  “铝价持续低迷,主要原因就是需求不好。但目前我们仍然看不到需求大规模启动的迹象。”格林期货分析师刘立斌对《英才》记者表示,基建和城镇化,是铝需求的主要动力。如果铝价想实现反转,需要具备几个条件:一是消费实在地出现回暖,这是最主要的;二是保障房建设的具体政策得到落实;三是有类诸如国家收储、降准降息等消息的刺激。但目前而言,消费回暖这一点很难快速实现。

  永安期货研究员朱世伟分析表示,下游需求短期内难以翻身。基建的时间周期长,城镇化虽然有预期但是具体方案还未兑现。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认为城镇化将带来大规模的工业金属需求,这可能是一种误解。事实上城镇化之前一直在进行之中,现在只是被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升到了更重要、更注重优化的位置,但这在中短期内对工业金属的消费结构不会形成大的推动。

  “今后中国的城镇化速度,会进入正常发展速度,而难以出现前两年那样的高速增长。同时,保障房的建设也不可能取代商品房建设,其规模也远不如商品房。”刘立斌说,由于铝价持续走低,本应在年底补库的消费终端,目前的补库热情都不高,这对铝价来说又是一个不好的消息。

  价格深陷泥沼

  在下游需求难以给人信心的同时,供应方面却在继续增加。数据显示,2012年1—11月,国内电解铝总产量为1815.5万吨,同比增加12.3%。目前中国电解铝产能已经超过2600万吨,而2013年中国预投产电解铝产能将在300万吨以上。

  但是,国内铝企业产能仍然在不断扩张,而且,即使大量企业已经陷入亏损,但近期仍然没有停产的可能。

  南华期货分析师唐亮华对《英才》记者表示,对铝厂来说,停产带来的问题会更大,一是设备从关闭到重新启动有不菲的成本,二是不生产就会带来失业、人员安置等问题,三是停产后市场将被他人挤占。所以,虽然亏损,但多数铝厂仍在坚持生产。

  “在一些地方,铝厂是当地的骨干企业,地方政府会鼓励它进行生产以保持就业与地方稳定,相应地方政府会给予退税、补贴等补偿。比如河南某些地方政府就对铝厂进行电价补贴。”唐亮华说,“但对整个铝行业来说,亏损情况下继续生产,确实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圈子。虽然政府要求关闭一些落后的高能耗铝企业,但这些基本都是一些小企业,对降低总产能的影响不大。”

  刘立斌则表示,根据他们的测算,国内铝厂的生产成本在1.57万元吨左右,目前的现货价格已经在成本价附近。不过,成本的支撑作用,以及宏观经济的企稳回暖,会让需求有一定的回升,因此,铝价继续下跌的空间较为有限。但去库存化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铝价想实现反转,两三年内都非常困难。



相关新闻
更多
热门推荐
更多
中国铝加工网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中国铝加工网“的所有图片和文字及其它稿件内容,版板均为中国铝加工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电话:010-51111338联系授权转载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内容来源:"中国铝加工网www.alu365.com"。
2、本网未注明或转载的,是为广大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透视
行情导航
最新展会
最新加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