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导航
企业新闻 行业动态 本周聚焦 企业访谈 铝业科技 统计数据 展会报道 铝业知识 技术标准 本网动态 经营管理 贸易知识 成功人物

新能源汽车市场强劲 轻量化将成制胜法宝

时间:2018-05-25 星期五 来源:中国铝加工网 作者:管理员 http://www.alu365.com


      目前,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新能源汽车呈现井喷式发展。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以全年77.7万辆的销量完美收官。今年更是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4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增速高达150%。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如何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而轻量化是新能源车提高续航里程和改善整车性能的重要手段。

     无论是材料、工艺还是结构设计,汽车制造商迫切需要一套综合考虑企业运作、资源利用和成本控制等因素的切实可行的汽车轻量化解决方案。得益于励展博览集团多年主办经验的累积和对市场的深入探究,“2018亚洲汽车轻量化展览会”应运而生。此次展会将融合主机厂、原材料及加工工艺供应商、关键零部件供应商等于一体,围绕整车重量对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影响,共同探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发展的新思路。

政策加码新能量 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从《中国制造2025》到“双积分政策”,从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实施,到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方案的发布,可以说新能源汽车已成为目前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也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基础共性技术的研发投入也持续加大,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车企布局新能源战略 轻量化需求更为突出

      面对新能源汽车广阔的市场空间,传统车企纷纷布局新能源战略,竞争日趋激烈,而轻量化技术将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核武器”。铝合金车身、高强钢底盘、电池包、塑料覆盖件、碳纤维零部件等新材料的应用以及模块化结构设计、异种材料连接工艺等都将成为新能源市场的新需求。

      全铝车身成为重要卖点:车身的轻量化一直以来都是行业关注的焦点,而轻质与安全完美结合的新能源全铝车身设计将车身用铝推向高潮。奇瑞eQ1(小蚂蚁)全铝车身实现减重60kg,备受瞩目的蔚来ES8全铝车身及7系铝合金更是开创了车身用铝的技术先河。目前,全铝车身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一大卖点。2018亚洲汽车轻量化展将与素有“铝工业风向标”美誉的中国国际铝工业展同期同地举办,深挖汽车应用行业需求,为整车企业及车用铝合金供应商构建一体化的交流平台。
塑料覆盖件将成标配:目前高性能塑料及复合材料日益受到汽车行业的青睐。北汽新能源车型采用SMC后背门,上汽E50纯电动车搭载碳纤维复合材料前舱盖、后尾门、翼子板、前保防撞梁等。未来,塑料覆盖件或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标配。据悉,康得复材、会通新材料、聚赛龙工程塑料、福建海源等国内外车用塑料知名企业将亮相亚洲汽车轻量化展,他们将带来车用塑料技术新产品。

      汽车用钢步入“高强度”时代:随着东北大学2.0GPa超高强度钢的成功开发,国内汽车用钢已步入“高强度”时代。据展会相关人员透露,宝钢、浦项、SSAB等国内外知名钢企将在展会亮相,带来最新的高强度钢应用技术,为打造轻质安全的汽车助力。
      电池包“短板”急需解决:续航里程目前是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发展瓶颈,在电池技术尚未完善的情况下,电池包的减重显得尤为重要。高性能塑料上壳+铝合金下壳的轻量化方案备受行业关注。如何提升pack电池包的能量密度,电池包选材如何同时实现减重和降本? 2018亚洲汽车轻量化展览会将为您揭晓答案。

聚焦终端应用需求 树立轻量化领域“风向标”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轻量化迎来新机遇。7月11-13日亚洲汽车轻量化展览会将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展会同期将举办“亚洲汽车轻量化高峰论坛”,围绕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所关注的政策法规、发展趋势、结构设计、材料、加工工艺等,邀请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研究机构、以及国内外整车企业、供应商等进行全面解读。



     汽车新能源是“大势所趋”,轻量化市场需求迫切,亚洲汽车轻量化展览会紧跟行业发展态势,聚焦终端应用,为汽车轻量化上下游搭建技术合作与交流的桥梁!

关注LWA微信公众号,获取展会最新动态

    展会合作联系:
    张雪瑶
    电话:010-5933 9239
    邮箱:alice.zhang@reedexpo.com.cn
    网站:http://www.lightweightasia.com/home/



相关新闻
更多
热门推荐
更多
中国铝加工网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中国铝加工网“的所有图片和文字及其它稿件内容,版板均为中国铝加工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电话:010-51111338联系授权转载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内容来源:"中国铝加工网www.alu365.com"。
2、本网未注明或转载的,是为广大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透视
行情导航
最新展会
最新加入企业